查看原文
其他

东坡永在

白云悠悠 云书房yl
2024-09-21

离开利国镇,去儋州东坡书院。途中,顺路看了一位在昌江旅居的老乡姐姐。这位姐姐说她去参观东坡书院的时候,正好书院在搞活动,凡能背诵三首苏东坡的诗词者,都可免门票。

这个活动把我的思绪引到了千年以前,在前往书院的途中,我跟老贾一起聊苏东坡豁达豪迈、积极乐观、躬身入局为民谋福祉的一生,一起背诵苏东坡留下的瑰丽诗词名篇。


最先想到的是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……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……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”豪迈之情高涨。

接着聊的是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,不知天上宫阙, 今夕是何年……但愿人长久, 千里共婵娟”。领略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。

最富哲理的当属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当读到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,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”时,我禁不住哽咽,视野模糊。老贾说年轻的时候读这首词只读到情深义重,现在重读才品出作者那铭心刻骨的思念的痛。“鬓如霜”的年纪如何在艰难困境中熬过每年的“明月夜”和“断肠处”!

又一起背诵了“莫听穿林打叶声 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感受了作者身处逆境而不惧的乐观主义精神。


我最喜欢的是“山下兰芽短浸溪,松间沙路净无泥,萧萧暮雨子规啼。谁道人生无再少?门前流水尚能西,休将白发唱黄鸡。”崇尚苏东坡不服老的精神,无论何时何地,坚持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。

就这样说着聊着,来到了位于儋州中和镇的东坡书院。当然买了门票进去,刚好我们前面的一行五人请了一位讲解员,我们就跟着他们蹭听了全程。

1097年,62岁的苏东坡偕幼子谪居儋州三载。朝廷给他的虚职是“别驾”,定下“三条规矩”:不能吃官粮、不能住官房、不能签公文。 但他并没有怨天忧人、自暴自弃,豁达豪迈、不甘沉沦的精神使他永远超越于逆境和困苦之上。


在儋州,他躬身入局,融入百姓中间,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。教化社会,著书立说,乐于教育,勤于耕种,开方治病,传播文明,深受人们敬爱。
     
他教导人民学习文化知识,使昔日的蛮荒之地变成了“诗乡歌海”。培养了海南第一位举人,在他之后,海南文风盛行,建立了多处书院、文庙、孔庙。

苏东坡初来儋州之时,当地老百姓只知道牛可以用来吃肉,并不懂得还可以拉犁耕地。他教当地百姓使用牛干农活,减轻了农民的劳苦,提高了生产效率。并教育当地各族人民团结互助,和睦相处,营造友好和谐的社会氛围。


书院的镇院之宝是一通元代的石碑,是元代时修建东坡祠所立的纪念碑,记录苏东坡的业绩功德。据说在文革期间,当地百姓感念苏东坡的恩德,把它从书院搬出去藏起来,才得以保存完好。


岁月沧桑,东坡永在。他的千古名篇光照后人,滋润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灵魂,他豁达豪迈、积极乐观的精神永远感召着人类不断前行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云书房yl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